2023/05/04

益生菌不能跟什麼一起吃?現在才知道!

吃益生菌的用途大致上有分兩種,『治療』與『保養』。治療一般使用在過敏、感冒、拉肚子、便秘等等免疫問題或腸道問題上。保養一般屬於腸道的健康維持,以腸道好身體自然健康為目的。但是有時候我們吃益生菌會與其他東西或藥物相互牴觸,要如何能正確選擇呢?

益生菌可以跟什麼一起吃?

『有助於』益生菌生長的食物

  • 高纖食物:蔬菜水果中膳食纖維可以幫助好菌生長
  • 洋蔥:含有刺激好菌成長的營養物質

益生菌不能跟什麼一起吃?

『會抑制』益生菌生長的食物

一般來說,只要吃了會殺死或抑制活菌生長的東西,都會歸類成不能一起吃的。益生菌的本質是細菌,通俗的用比較好理解的話來說,益生菌屬於細菌界中的好人,對人體有益甚至沒有它不行的一種細菌。但是也因為他是細菌,我們平時的飲食和藥物都有某些殺菌成分的東西就要留意,盡量不要一起吃,免得好菌死光光就可惜了!

  • 蜜蜂製品:蜜蜂產品或多或少有抑菌殺菌功能影響好菌成長。
  • 乳鐵蛋白:對某些好菌有抑制成長的,非必要盡量不要一起使用。
  • 初乳蛋白:與乳鐵蛋白相同。
  • 藻精蛋白:螺旋藻提取物中的多醣類和硫酸多醣等成分具有一定的抗菌和抗病毒作用,能夠抑制某些細菌和病毒的生長和繁殖。
  • 其他有抗菌功能的天然食物盡量避免。

※ 在益生菌服用的期間,最好都要避免食用這類食品。

參考文獻: 乳鐵蛋白與乳鐵蛋白耐受性益生菌菌株並用之抗菌功效分析

益生菌不能跟什麼一起吃 (灰色地帶)

  • 抗生素:

    顧名思義它是以殺死細菌為目的之藥物。醫生會開立抗生素的藥物代表病人身體已經有細菌感染,有可能是感冒引起的併發症,例如病毒引起的感冒後身體免疫系統較差抵抗力低下,進一步引起下呼吸道的細菌感染,例如細菌性肺炎、細支氣管炎。這些醫生都會開立抗生素給予病人使用以控制細菌的蔓延程度。

    吃抗生素期間仍要補充益生菌,但要分開吃

    不管是抗生素的種類還有抗菌效果的強弱,對病人體內微生物的傷害極大,包括好菌亦會一起被消滅。所以在有吃抗生素的狀況下,益生菌所擔任的角色會更重要,甚至使用劑量方面需要比平時的劑量要高,已確保腸內好菌的數量和優勢。至於能與抗生素一起吃的益生菌,必須是無抗藥性的菌珠,才不會因為一邊吃抗生素一邊吃益生菌而產生的致病細菌的抗藥性。但要注意益生菌必須盡量離吃藥時間間格越遠越好。
    ※有吃抗生素的時候益生菌一定要吃,要選擇沒有抗藥性的菌珠,距離當天吃藥時間越久越好,至少要間隔1~2小時

  • 抗組織胺

    俗稱抗過敏藥。如果以過敏來說吃益生菌是以抗過敏為主要目的,在藥物影響之下益生菌對免疫的調節是很小的,會失去吃抗過敏菌應該有的預期效果。免疫調節平衡(抗過敏成功)的時間會比沒吃抗組織胺單獨只吃抗過敏菌要久。雖然抗過敏菌單獨使用的效果會比與抗過敏藥一起吃來的好,但還是要留意如果過敏的狀況非常嚴重,藥物是一定要使用的,避免過敏引起更不好的狀況發生(例如嚴重影響到睡眠和學習)。抗過敏藥控制過敏狀況減緩,則可以開始與醫生討論開始減少藥物劑量的計畫。
    ※抗過敏藥會影響抗過敏菌的效果,應與醫師討論是否可以在過敏症狀減緩時開始減藥的計畫。

除了上述提到的吃益生菌時不能跟什麼一起吃之外,JOJO媽也有整理在挑選益生菌時的6大指標,並收錄了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益生菌品牌,如果你有正在猶豫中的產品,可以去看看JOJO媽對他的評價喔!

2023/05/03

益生菌吃太多吃太少都有問題!益生菌菌數這樣看才對!

益生菌吃太多會怎樣嗎?有副作用嗎?

依文獻顯示,食用過量的益生菌大部分都是十分安全的,但極小機率會發生以下副作用(僅供參考)

益生菌吃太多可能帶來的副作用

1.拉肚子/肚子痛:

吃太多有可能會因為攝入太多益生菌而造成腸道蠕動太快而肚子痛或拉肚子。改善方式為停止使用或者是降低劑量即可避免這些問題。

2.腦霧:

腦霧是指大腦的運作出現問題,包括記憶力、專注力和理解力大幅下降,同時可能伴隨頭暈、頭痛等症狀。如果您長期食用大量的益生菌或某種產品,身體出現類似狀況,就需要特別留意。應當檢查產品成分中的菌種是否會產生D乳酸。如果腸道機能不完全或消化能力差,D乳酸不易排出體外而留在身體內,可能會因吃益生菌而導致腦霧,這是需要特別留意的地方。千萬不要因為吃益生菌而造成乳酸中毒了!

吃太少夠嗎? 益生菌菌數太少可能無效

不同種類的益生菌具有不同的功效,適當的攝取量才能發揮效果,如果買了益生菌吃了沒有效果非常有可能是吃的比廠商建議的量還要少,導致劑量不足所以效果看不到。
因此,不同的益生菌有其特定的使用方法和劑量。
一般而言,益生菌可以分為兩種常見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腸道菌和抗過敏菌。

腸道益生菌菌數建議

腸道益生菌主要用來腸道健康為主,常用於消化不良、解除脹氣、拉肚子、便秘......等等。
在一天內『少量多餐』的方式攝取為最佳方式,吃法為一天2~4次

以一些有人體臨床實驗的文獻表示,一天攝取菌數為10~20億就可以輕鬆達到治療的效果。

抗過敏菌菌數建議

抗過敏菌用於免疫刺激與調節為主,常用於頻繁感冒、過敏、皮膚炎、容易感染、癌症.....等等。
以一次吃高濃度劑量以產生免疫刺激為最佳方式。吃法為一天1次

臨床實驗表示每日攝取菌數為單次100億以上抗過敏菌數即可達到減緩過敏與發炎的效果。


深入了解益生菌菌數

為什麼要強調益生菌的菌數?

益生菌菌數通常是指產品中的活菌數。
活菌會在消化道中生長、繁殖,持續產生維生素、短鏈脂肪酸...等物質,含有足夠多的菌數才能在人體內發揮作用,達到腸胃保健或調整體質的功效。

益生菌菌數實際數量應依實驗所使用劑量決定

益生菌品牌裡有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選擇標準- 菌株是否有實驗功效證實,因為在實驗文獻裡面可以知道2件事:這隻菌吃了有沒有效 以及 需要吃多少菌數才有效
舉例來說: 在國外的一份實驗中讓受測者每天服用12.5億的長雙歧桿菌長亞種BB536菌、持續12週的時間,實驗結果顯示排便頻率顯著增加。
由此可知,如果某一個牌子的益生菌成分中含有BB536這隻菌,該菌菌數就要放到這麼多並持續12週的時間,會有幫助排便的效果。
若沒有放到這麼多,功效強度不得而知,除非有其他研究顯示使用更少的菌也可以達到同樣的作用。

看總菌數不準?

JOJO媽之前在整理益生菌比較表的時候,發現其實蠻大一部分的廠商都只寫總菌數,但在市面上近9成的益生菌產品都是複合乳酸菌的情況下,一支產品裡面就放了5種以上的菌,很難確定「那一隻」有作用的菌是不是有放到足夠的數量。

2023/04/10

益生菌需冷藏?空腹吃活菌死光光?

益生菌在製作完成後,低溫冷藏能讓活菌進入休眠狀態,減少包裝內的活菌衰減。
吃下肚、進入腸道之後,這些休眠的活菌會被水分或溫度喚醒,喚醒後因為腸道中有足夠的益生元(益生菌的食物)與水分,好菌就會開始在腸道中繁殖生長。

影響益生菌生存的三大要素:

  • 濕度
  • 溫度
  • 無氧狀態

益生菌是定居在腸道裡面的細菌群,所以人體腸道的環境很合理的是他最適合的環境。

  • 【水】是細菌成長細胞分裂的必需品。
  • 【溫度】人體的正常體溫是這些細菌群最適合的溫度。
  • 【氧氣】益生菌多為厭氧菌,腸道的無氧環境最適合成長。
https://tcellkiller.blogspot.com/2015/05/2015-04-24.html

為什麼益生菌要冷藏

✔ 在體內, 如果吃進肚子進入腸道以後,水分夠了,溫度夠了益生菌馬上就會開始成長蔓延,甚至製造更多的營養提供給其他種類的好菌使用,長出很多不同的好菌。

✔ 在體外以保存為目的來說,情況就不同了。
益生菌是裝在膠囊或者是鋁箔袋裡面的,因為溫度或水氣的因素喚醒之後,在沒有良好的生長環境(缺乏水分、營養源)之下會開始死亡,所以會以低溫的環境保存,讓益生菌保持在休眠的狀態

益生菌一定要冰嗎?冷藏要幾度?

益生菌是細菌的一種,對人有益的細菌統稱為『益生菌』。

國家級菌種寄存中心透過冷凍永久保存益生菌

以國家級菌種寄存中心的規格,無論是美國ATCC或是台灣BCRC皆為-80°C的超低溫來達到極可能的永久保存效果。

活菌採低溫配送、冷藏保存7℃以下即可

以商業角度來說,菌粉在一開始製作完成時的初始狀態是為活體,後續由於廠商對產品的設定、物流和販售通路的侷限,有的產品會在買到的時候是常溫品。 
益生菌產品一開始應用在食品加工的應用上由於運輸與存放的方便便利性,剛開始的時候一般以常溫為主,但近年來由於低溫物流的普遍廣用(冷鏈),活菌有部分開始採用更嚴謹的低溫運輸與保存。

乳酸菌屬、雙歧桿菌屬特別需要低溫冷藏

嚴格來說,益生菌裡佔了最大比例的『乳酸菌屬』、『雙歧桿菌屬』的這兩種大分類的菌種都是要低溫保存的
如果在常溫狀態下,依照該菌種的特性,比較不耐熱的菌種就會很快速的死亡,導致於效果降低。
至於台灣剛剛好有這個獨有的地利環境,地小人口稠密,超商及物流非常發達,在低溫保存成本非常的低廉與方便下,好的活菌產品以低溫來保存是最佳的方式。

冷藏放置7度C以下,可減少活菌衰減

益生菌低溫冷藏存活率

如上圖實驗數據所示,益生菌中的雙歧桿菌(B菌),影響最大的因素是『溫度』,冷凍-20°C與冷藏4°C活菌數衰減甚小,12個月沒什麼變化。25°C以上的溫度活菌量衰減巨大,常溫25°C環境放12個月剩餘大概1/4,37°C更誇張了,3個月剩下1/10,12個月剩下1/10000。
益生菌產品成分如果以乳酸菌為主,低溫保存為最佳選擇。

-------

FAQ

1. 冷藏的益生菌需要解凍才可以吃嗎?

益生菌冷藏後會呈現休眠狀態,若從冷凍/冷藏的環境下取出,可以直接服用,無須額外退冰。
休眠的活菌碰到體溫後被喚醒,喚醒後會透過消化道中的水分、養分持續繁殖,長出更多好菌。

2. 活菌和死菌的效果一樣嗎?

不一樣,活菌的效果遠於死菌的原因是因為活菌進入身體後會開始定殖與蔓延,製造的環境與代謝物可以維持其他腸道菌群的健康平衡,死菌通常只有少許的效果表現。如果以免疫刺激(抗過敏)的效果來說,死菌的細胞膜雖然可以與腸道黏膜產生免疫刺激,但由於沒有完整定殖在腸道上,所以在腸道停留的時間非常短(大約2-6小時),所以作用時間也相很短。活菌則不同,活菌定殖在小腸壁後,可以24至76小時的連續作用,效果當然也會有很大的差別。

雖然死菌也會有效果但與活菌的效果相差很遠,如果在可以選擇的前提下,選擇活菌產品是最佳選擇。

3. 益生菌怕胃酸,吃了等於沒吃?

胃酸是人體消化系統中的一個重要成分,它有助於殺死細菌和其他病原體,以保護身體免受感染。但同時,胃酸也可能會破壞益生菌的細胞壁,降低它們的存活率,進而降低益生菌的功效。然而並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會被胃酸所殺死,例如比較怕酸的菌種生產商通常以封裝技術來維持活菌的存活率,也有某些高價值的菌種本身就不怕胃酸,例如馴化過的耐酸乳酸菌,或者是孢子菌這種本身就有個硬殼保護的結構菌種可以耐胃酸甚至可以耐抗生素。

先不管空腹吃還是飯後吃,益生菌本身的耐酸性如果確定的話就可以安心使用而不怕胃酸問題

除了低溫冷藏之外,JOJO媽也有整理在挑選益生菌時的另外5大指標,並收錄了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益生菌品牌,如果你有正在猶豫中的產品,可以去看看JOJO媽對他的評價喔!

2023/03/15

我可以吃益生菌嗎?我的情況適合哪一種呢?

為什麼我吃益生菌沒有別人說的這麼有效果呢?

是不是有一種可能是因為你吃錯菌株了?益生菌各種菌珠幾百種非常多,各自不一樣的功能也非常多。類似功課不好的孩子數學不好,家長帶他去補英文,理所當然的數學的分數還是不理想。
如果有過敏就要吃免疫調整功能的菌種。如果有腸道問題就要吃腸道為主的菌種,這樣子才會事半功倍,比較不會有亂花錢買錯東西吃了沒效果的感覺。

益生菌到底有什麼魔力可以這麼夯?它可以治百病嗎?

一開始先破題要先說明益生菌並不是萬靈丹,也不能治百病。益生菌甚至早已存在於我們身體裡面了,只是因為現代的飲食型態與生活習慣與以前不同,身體裡好菌越來越少了,因為好菌的減少壞菌的比例相對變多,進而引起其他腸道相關問題。例如便秘、常拉肚子。例如過敏、抵抗力差。例如身體容易發炎,甚至比較容易靠近癌症的問題。這些都是俗稱的『文明病』。主要原因為環境污染作息不正常生活緊張壓力大原形食物少吃加工食品攝取多...等等原因引起腸道好壞菌失去平衡,好菌的狀況變糟糕了進一步免疫系統失衡、抵抗力下降,身體就會開始不健康出現許多相關的問題,補充益生菌能治療消化系統與免疫系統相關的問題,對應上目前許多的文明病彷彿吃益生菌可以治百病的假象也不一定完全是胡扯呢!

我有什麼困擾?我適合哪種菌種?

益生菌有非常多不同的菌種,在腸道分布的位置和功能都不太一樣,例如便秘的人補充大腸部位的菌種最合適,過敏的人補充小腸菌效果最好。換言之,要先搞清楚自己身體哪一方面的問題對應那種菌種,這樣子才能達到『藥到病除』的完美效果。

延伸閱讀:市售益生菌比較表

各大菌株功效整理

(具有人體臨床實驗明確證實之菌株效果)

  • 嗜酸乳桿菌 NCFM:腹瀉、脹氣、腹痛、腸躁症
    嗜酸乳桿菌 DDS-1:腹瀉、脹氣、腹痛、腸躁症、婦科私密
  • 乾酪乳桿菌 Lcr35、乾酪乳桿菌 Shirota(代田菌):腹瀉、腸躁症
  • 副乾酪乳桿菌 LP33、副乾酪乳桿菌 BRAP01、副乾酪乳桿菌HB89:腹瀉、脹氣、腹痛、腸躁症、結腸炎、腸漏、過敏
  • 鼠李糖乳桿菌 LGG:腹瀉、脹氣、腹痛、腸躁症、結腸炎、過敏、婦科私密
    鼠李糖乳桿菌GR-1、鼠李糖乳桿菌IMC501:腹瀉、脹氣、腹痛、婦科私密
  • 捲曲乳桿菌 IP174178:脹氣、婦科私密
  • 乳雙歧桿菌 BB-12、乳雙歧桿菌Bi-07:腹瀉、脹氣、腹痛、結腸炎、便祕
  • 長雙歧桿菌 BB536:腹瀉、脹氣、腸躁症、結腸炎、便祕
  • 凝結芽孢桿菌 IS2:腹瀉、脹氣、腹痛、腸躁症、結腸炎、便祕、婦科私密
  • 酪酸菌 CBM588(宮入菌)、酪酸菌 UBCB70:腹瀉、脹氣、腹痛、腸躁症、結腸炎、腸漏、便祕

益生菌菌株功效比較表

種(學名)

中文名

簡稱

分布

原廠菌株

腹瀉

脹氣

腹痛

腸躁症

結腸炎

腸漏

便秘

過敏免疫

婦科私密

乳桿菌屬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嗜酸乳桿菌

A菌

小腸

NCFM






DDS-1





乳桿菌屬

Lactobacillus casei

乾酪乳桿菌

C菌

小腸

Lcr35

Shirota








乳桿菌屬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副乾酪乳桿菌

LP菌

小腸

LP33

BRAP01

HB89



乳桿菌屬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鼠李糖乳桿菌

R菌

小腸

LGG



GR-1






IMC501






乳桿菌屬

Lactobacillus crispatus

捲曲乳桿菌


小腸

IP174178








雙歧桿菌屬

Bifidobacterium lactis

乳酸雙岐桿菌

B菌(雷特斯菌)

大腸

BB-12

Bi-07





雙歧桿菌屬

Bifidobacterium longum

長雙歧桿菌

B菌(龍根菌)

大腸

BB536





芽孢桿菌屬

Bacillus coagulans

凝結芽孢桿菌

BC菌

大腸

IS2



梭菌屬

Clostridium butyricum

酪酸菌

CB菌

大腸

CBM588

UBCB70




看了這麼多我到底要選哪一種呢?
其實很簡單只要從菌株選起。益生菌產品的挑選只要看產品包裝上面的成分即可分辨出來。
假設您有『婦科私密』的問題,並且鎖定的是『LGG』這一株菌,要注意LGG的完整菌株名稱為『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他是由三個字組成『Lactobacillus』『rhamnosus 』『GG』要注意後面的『GG』名稱就不會買錯了!
想買的產品包裝後面的成分表,看他的菌株標示。以下三個圖應該可以讓你更好分辨和理解。

益生菌成分標示

成分裡該菌株名稱為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代表著三件事

  1. 他是『鼠李糖桿菌』的種類
  2. 他是LGG本人
  3. 是原廠LGG菌有保證功效

益生菌成分標示

成分裡該菌株名稱為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r-32代表著三件事

  1. 他一樣是『鼠李糖桿菌』的種類
  2. 他身上有LGG的血統,名字叫Lr-32
  3. 他不是LGG原廠菌,不一定有LGG的效果

益生菌成分標示

成分裡該菌株名稱為Lactobacillus rhamnosus代表著三件事

  1. 他一樣是『鼠李糖桿菌』的種類
  2. 他身上有LGG的血統,但他不具名
  3. 他身份不明,品質優劣不明確


後語:

益生菌菌株怎麼看

如果跟我一樣小時候生物不是很好一直搞不懂難記的『綱』『目』『科』『屬』『種』
可以把這些難記複雜的菌株名稱『擬人化』會得到以下有趣的結論

再以LGG為例,LGG為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的縮寫。我們都知道Lactobacillus rhamnosus的中文名叫做鼠李糖乳桿菌,他算是一種菌種,如果我們把他稱做亞洲人的話,那麼......

益生菌菌種、菌株分辨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 鼠李糖乳桿菌 = 一個菌種(物種的統稱,例如亞洲人)
GG = 一個叫做GG為名的菌株 (陳奕迅)
Lr32 = 一個叫做Lr32為名的菌株(孔劉)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 = 鼠李糖乳桿菌GG = 亞洲人-陳奕迅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Lr32= 鼠李糖乳桿菌Lr32 = 亞洲人-孔劉

雖然他們都是帥哥,但是是不同人,專長也大不相同,所以當然效果也會不同囉!有某些產品不會特別寫出菌株名的只有寫Lactobacillus rhamnosus菌(亞洲人-陌生人),品質優劣也就真的不好說了。

在益生菌挑選上還是似懂非懂? JOJO媽也有整理在挑選益生菌時的6大指標,並收錄了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的益生菌品牌,如果你有正在猶豫中的產品,可以去看看JOJO媽對他的評價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