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JO媽這幾年來的接觸,以自身的經驗和看法來整理一些重點與歸類,讓自己可以筆記起來,順便也可以分享給剛接觸益生菌的人,希望幫助到有需要的人,也希望看到這益生菌QA的你們,如果有著不一樣的看法,可以給予JO媽正面的指教意見。
如果心中已經有想要購買的幾個產品,可以看JOJO媽之前整理市面益生菌品牌比較表,裡面除了收錄了100多種的產品,還有JOJO媽挑選的指南喔!
1.益生菌很夯,但我有需要吃嗎?
也可以不吃,但是需要先搬家。至少不能有空污,不能吃加工品,不能接觸太多會殺菌的物品,多吃纖維蔬果!如果你跟筆者一樣,一項都辦不到的話,又無法移民去德國或紐澳鄉下居住的話,只好乖乖吃益生菌了呀,
透過攝取益生菌的方式來維持腸道的好菌數量,維持腸道健康。腸道健康快樂,免疫系統和免疫細胞就會正常快樂工作,對於癌細胞、感冒流行病病毒也會比較有效率更準確的來捕捉和防禦。
也可以不吃,但是需要先搬家。至少不能有空污,不能吃加工品,不能接觸太多會殺菌的物品,多吃纖維蔬果!如果你跟筆者一樣,一項都辦不到的話,又無法移民去德國或紐澳鄉下居住的話,只好乖乖吃益生菌了呀,透過攝取益生菌的方式來維持腸道的好菌數量,維持腸道健康。腸道健康快樂,免疫系統和免疫細胞就會正常快樂工作,對於癌細胞、感冒流行病病毒也會比較有效率更準確的來捕捉和防禦。
2.益生菌種類很多,到底吃下去安不安全?
益生菌到底安不安全呢?其實沒有一個很正確的答案呢!
益生菌對人體的貢獻,目前醫界學界的研究,大多是以利大於弊來看待,盡量的正確使用和挑選安全的好菌是我們可以做的事情。
人類身體大約有約30兆個細胞組成的,另外大約有40兆的微生物(非人體細胞)居住在腸道裡面,每天的每次排便就會有幾兆的微生物被排出體外。其實這些腸道的微生物當然就是細菌。細菌有分好與壞,對人體有益的細菌我們就叫他做『益生菌』或『好菌』,對人體容易致病的我們叫他『致病菌』或『壞菌』,另外一部分的細菌我們統稱為『伺機菌』或『中性菌』。這些細菌在腸道的比例大概為好菌(20%)、壞菌(20%)、中性菌(60%)。
益生菌(好菌)
- (1) 乳酸桿菌屬(Lactobacillus)。其中包括常聽到的A菌、C菌、LP菌、LGG菌等都是乳酸桿菌的系統。
- (2) 雙歧桿菌屬(Bifidobacterium)。這就是常聽到的B菌,包括短雙歧桿菌、龍根菌、比非德氏菌等,都稱為B菌的系統。
- (3) 孢子菌類型。菌體構造天生有帶外膜,對於溫度與環境變化的耐受性高,包括常聽到的芽孢乳酸菌(凝結芽孢梭菌)、酪酸菌等。
伺機菌(中性菌)
包括非病原性大腸桿菌、糞鏈球菌、腸球菌、酵母菌、黴菌等。
致病菌(壞菌)
包括魏氏梭菌、困難腸梭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病原性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克雷白氏菌、 沙門氏菌和志賀氏菌等。
延伸閱讀:
市售益生菌品牌比較表
3.那腸球菌到底發生什麼事情,為什麼大家會有疑慮呢?
首先請參考維基百科上關於腸球菌的介紹
腸球菌嚴格上來說不能算是益生菌,他的特性比較偏向伺機菌,結論確實有疑慮的,這方面就不討論以免得罪太多廠商,大家在這方面可以自由心證或者選擇不含腸球菌的產品為上策。
這裡也補充關於衛生福利部對於腸球菌在使用限制上的說明給大家參考
4.益生菌是要把它當作藥吃,還是保健食品?
以上兩者皆是。
益生菌屬於天然產物,具有明確的療效,他可以被做成藥,也可以當成健康食品來吃。
可以比喻與某些天然的中藥材有異曲同工之妙,既可以當成中藥,亦可以當成一般食物來使用。
至於藥品級的益生菌產品和食品級的益生菌產品到底哪一個好呢?
其實各有各的優點與缺點,例如藥品級益生菌具有療效的保證,但缺點是內容物不夠透明公開,劑量偏小,而食品級益生菌添加物與複方非常多,但優點劑量偏大。
如果能找到一款既有明確療效,配方又安全,規格又能滿足你需求的產品,那就是最適合的囉!
5、胃酸會不會把益生菌都殺光光? 這樣不就白吃了?
正常人的胃酸能殺死大部分經由口入的外來細菌,避免人體因為致病菌而生病。而為了讓益生菌不受到胃酸的破壞可以安全的通過胃部直達腸道,目前大部分有幾個方法:
- 耐酸膠囊:外型類似一般膠囊,但具備有耐胃酸特性,可以保護益生菌通過胃酸直達腸道。
- 耐酸微膠囊:外型長的像微粒,一顆一顆小球狀,與一般耐酸膠囊相同特性可以保護內容物通過胃酸。
- 馴化技術:某些比較高階獲價格高的乳酸菌,會特別針對胃酸和膽鹼的耐受性來挑選出強勢的菌株,經過幾代的淘汰後挑選出天生就可以耐酸鹼的菌株。
因此挑選益生菌產品時,菌株的品牌『原廠菌』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市面上參差不齊的有太多了。
6.為什麼要放添加物,這樣吃會不會有問題?
不一定,我們很容易遇到一個有不合理添加物的保健食品。
在目前食藥屬頒佈的法規『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下,確實是一個良好的規範,
這邊是網址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40084
(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自行連結查看
但還是免不了一些規範體制外的稍微脫序的行為,例如在益生菌產品裡加了瀉藥,訴求產品益生菌可以幫助排便!
這樣不合理不道德的配方,有點框騙消費者的意圖外,也失去了保健食品『吃了身體會健康』的本意了,重點是大部分的消費者根本不知情。
廠商在設計產品的開發階段,大都會先以賺錢為目的,首先消費者要能接受產品,在這個前提之下,會開始加入適當的添加物,添加物的主要功能大概有幾個方向:
- 色香味口感:大部分廠商考量點,是產品要賣得多消費者想繼續吃,普遍能幫助健康的原物料都很難吃,例如有微量元素的維生素很苦、益生菌很臭...等,為了解決這些令消費者觀感不好的問題,都會適當地加入例如增白粉讓產品看起來潔白無暇,加入化學香料讓孩子覺得很好吃,結果真正健康身體需要的東西沒吃到多少反倒吃進一堆添加物,真是得不償失。
- 產品穩定度:這也是廠商重要考量點,保健食品算是食品,天然食品都會有保存期限,廠商會加入可以穩定品質的添加物,例如具有防潮、防氧化、防腐敗...等避免容易變質的添加物,在配送產品的過程中如貨架上或者是高溫的貨車貨櫃裡才能維持品質的穩定。
- 期待感:總是希望吃了會有效,例如:有便秘的人去藥局買了益生菌,吃了回家馬上拉肚子:『啊!這益生菌真的有效呢!』其實這就是廠商滿足消費者的期待感。這樣特意創造出來的,不一定合理和健康。但是往往是一個願打一個願唉,廠商賺到錢,消費者也達到想要的"健康"了,殊不知受傷的是自己的身體。
- 複方:比較良心的廠商會加入適當的複方添加物,例如魚油的產品,裡面添加了薑黃粉,這種組合就很合理比較優質,魚油薑黃他們都是油溶性,加一起是良好的搭配。
7.益生菌有需要冰嗎? 不冰會怎樣?
是的!益生菌是保鮮品,越新鮮越好!(筆記起來)
能低溫保存最佳,低溫可以讓活菌進入冬眠狀態,能在產品包裝裡面放更久。
尤其是乳酸菌非常脆弱,如果所處的環境不適合就會開始慢慢的死亡,廠商以低溫冷凍的方式讓益生菌冬眠是一個好的方法,可以延長活菌在產品的壽命以保持活性,待消費者吃進肚子後,在一個溫度與環境都適合生長的情況下,活菌會開始擴散與定殖。
而某些孢子菌雖然天生帶有保護膜的優勢,可以長時間能夠在高溫下存活,但依然會隨著時間而會慢慢衰減,只是速度沒有乳酸菌來得快。
延伸閱讀:益生菌為什麼需要冷藏?
所以不要為了貪便宜買即期品,趁新鮮活菌量最高的時候食用是最有效的。
8.菌數要吃多少超過百億嗎? 活菌有比較好?
要吃抗過敏的話必須有100億以上的菌數才容易產生效果,單純腸道需求幫助消化則不用。
一般抗過敏菌株的配方都含有LP菌,濃度大概介於100億~400億最適合(死菌+活菌),如果低於這個濃度抗過敏的效果不容易產生。
而活菌以活體的型態定殖在腸道壁上,作用時間比死菌長,因死菌通過腸道的時間短,作用時間也短,抗過敏效果有限,所以活菌抗過敏效果比較好。
腸道健康需求,就不一定要高菌數了,以便秘或拉肚子常使用的『妙利散』來說,使用的酪酸菌是屬於耐高溫的菌體,甚至可以在100°C的環境下半小時不會被破壞,在合適的腸道環境裡每小時會以驚人的『倍速』增長。
9.孕婦與嬰兒可以吃益生菌嗎?
不一定,依然要視狀況而定。
女人真的很偉大!!懷孕的時候要承受生理和心理的壓力;懷孕最常遇到便秘的問題,這時可以補充益生菌來幫助消化和腸道的正常機能。
懷孕時如果腸道很健康很正常,毋庸置疑對肚子裡的孩子會有相當大的幫助,如果有過敏症狀,也可以吃抗過敏的乳酸菌來調整免疫系統,對嬰兒也會有幫助。
孕婦不適合吃益生菌的時候應該只有生產的那幾天,因為身體有出血的狀況是不建議食用益生菌的,以免益生菌在組織血管之間亂竄發生其他的問題。
嬰兒的話則是有分新生兒和較大的嬰兒。
以初生嬰兒來說,0m~6m這個階段,是寶寶免疫系統自我成長的黃金期,一般建議如果沒有特別的症狀,不需要使用益生菌,而是以免疫系統自然成長。
而哺乳時乳汁本身就含有非常大量的益生菌和可以促進寶寶體內生長好菌的營養素,這也是喝健康母乳是最好的一個道理。
除非孩子嚴重便秘了,以腸道為主的益生菌來輔助幫忙是可以吃的、過敏也可以開始吃抗過敏菌來幫助調整體質,但劑量上要控制不能過多,過多有時可能會讓嬰兒產生比平常更多的排便次數或是拉肚子的狀況,盡量保持為自然排便是最好的。
10.吃益生菌後要注意什麼才不會有不好的影響?
- 蜂蜜、蜂膠、蜂王乳,蜜蜂的製品能有著抑菌殺菌的效果,可能會影響腸內微生物的平衡。
- 乳鐵蛋白,乳鐵蛋白也有抑菌殺菌的功能,建議上要與益生菌產品隔開。
- 高脂高糖食物、油炸物、含糖飲料等,這些食物有助於壞菌成長,會間接影響到好菌的數量。
- 抗生素不適合與益生菌一起使用,會把益生菌殺光光,需間隔2小時再吃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