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糖不耐症能靠益生菌改善嗎?
喝完牛奶常常脹氣、想跑廁所嗎?這可能不是過敏,而是乳糖不耐症!還好現在已經有研究發現,有些益生菌能夠分解乳糖,減少腸胃不適。你也是愛喝又愛脹氣的「牛奶粉」嗎?有沒有乳糖不耐症能喝的牛奶?免緊張!JoJo 媽整理了臨床研究、改善方法與乳糖不耐症益生菌推薦清單,讓我們一起找到「讓腸胃乖乖」 的好方法!
脹氣、腹瀉老問題?乳糖不耐症才是兇手!
「喝完牛奶肚子就開始滾?」
「IG推薦的網美奶茶讓你大脹氣?」
「乳糖不耐症,吃含奶類甜點肚子咕嚕叫?」
日常生活中,你也有這些疑惑與困擾嗎?想幫孩子補充鈣質,喝了牛奶卻先跑廁所;終於買到IG狂推的網美奶茶,喝到一半就想跑廁所;明明是上班族最愛的下午茶甜點小確幸,吃了脹氣褲子繃好緊,沒錯,這可都是JoJo媽的血淚經驗談啊!
這些腸胃NG的不適狀況,可能不是單純的腸胃虛弱,而是乳糖不耐症在作怪。根據研究,全世界大約有六到七成的成年人有乳糖不耐的情況,而在台灣,比例甚至高達八成。換句話說,你身邊十個朋友裡,可能就有七、八個人喝了牛奶會不舒服!
乳糖不耐症之所以普遍,跟基因與飲食習慣都有關。西方人因為歷史上較常依靠牛奶補充營養,慢慢保留下「能分解乳糖」的基因;而亞洲人過去的飲食中,並不以乳製品為主,所以身體分泌乳糖酶的能力逐漸減弱,讓我們成為乳糖不耐症的重度受災戶。
什麼是乳糖不耐症?為什麼會不舒服?
很多人一聽到「喝牛奶拉肚子」,就認為自己「啊!又過敏了!」,但其實大部分情況並不是「牛奶過敏」,而是乳糖不耐症。兩者的差別可大了!過敏是免疫系統對牛奶蛋白過度反應,而乳糖不耐症則是因為我們體內缺少一種酵素——乳糖酶。
乳糖酶,腸胃裡的超級剪刀手。
乳糖酶就像是腸胃裡的剪刀手,負責把乳糖切開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好讓身體吸收。如果乳糖酶不足,牛奶裡的乳糖就沒辦法被分解吸收,直接跑到大腸。大腸裡的細菌群,面對這些「大分子甜食」,就會開始發酵,產生大量氣體和短鏈脂肪酸,導致脹氣、肚子絞痛、拉肚子。有些人甚至喝完牛奶後,半小時到兩小時內就會開始跑廁所。這當然不是因為牛奶壞掉,而是我們的腸胃,沒有那麼多剪刀手(這就是缺工的概念,哈哈),幫助我們消化享受乳糖!
乳糖不耐症的類型
-
原發性乳糖不耐症
最常見,幼兒時期,以奶類為主要營養來源,身體會製造大量乳糖酶。長大後飲食多元,不再依賴乳製品,且基因的關係,乳糖酶產量就隨之下降。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小時候喝奶沒事,長大後卻容易腸胃不適的原因。
-
先天性乳糖不耐症
比較少見,這是屬於基因遺傳造成的問題,如果父母雙方都有這種基因,那麼從小Baby開始就會出現症狀。
-
續發性乳糖不耐症
最少見,這一型比較偏向是某些疾病引起的併發症,譬如腸胃炎、乳糜瀉等疾病,因為腸道發炎,使乳糖酶的量暫時性不足而引起。
乳糖不耐症的常見症狀
乳糖不耐症何時會「牙起來」?這就因人而異了,通常在喝下牛奶或乳製品後的 30 分鐘-2 小時內會出現這些症狀:
- 腹脹、腸胃絞痛
- 放屁次數增加
- 腹瀉、排便次數增加
- 噁心或想吐(部分人會有)
☑ 乳糖不耐症、腸躁症、還是牛奶蛋白過敏?
差別在哪裡,一張表格告訴你!
很多人一喝牛奶就肚子不舒服,但到底是哪種原因引起的?是乳糖不耐症,腸躁症,還是牛奶蛋白過敏?這三種症狀相似,但成因、檢測方式和處理方法完全不同,沒有仔細觀察評估,可能就會被誤判,該怎麼分辨,下面這張表格簡單告訴你!
項目 |
乳糖不耐症(LCT) |
腸躁症(IBS) |
牛奶蛋白過敏(CMPA) |
---|---|---|---|
主要原因 |
因乳糖酶不足,乳糖無法被分解吸收,因而進入大腸發酵,屬於「消化問題」。 |
腸道功能異常,常因為壓力、飲食、腸道菌叢失衡被誘發,屬於「功能性腸道疾病」。 |
免疫系統把牛奶蛋白當作「外敵」攻擊,引起腹瀉、皮疹、呼吸道症狀。 |
常見症狀 |
腹脹、放屁、腹瀉、腸絞痛 |
腹痛、腹瀉或便祕交替、腸胃脹氣 |
腹瀉、嘔吐、皮疹、呼吸困難 |
發作時間 |
喝奶後 30 分鐘~2 小時 |
不固定,常因壓力或飲食引起 |
幾分鐘~數小時內 |
檢測方式 |
乳糖呼氣氫氣測試 |
臨床診斷,排除其他疾病 |
過敏原血液檢測、皮膚測試 |
處置方式 |
控制乳糖攝取、補充益生菌 |
飲食調整、益生菌、壓力管理、藥物輔助 |
完全避免牛奶與乳製品,必要時備妥急救藥物 |
透過以上表格,現在我們可以簡單分辨,乳糖不耐症、腸躁症、牛奶蛋白過敏這三者的差異性了,那麼,回到本篇正題,怎樣可以改善乳糖不耐症帶來的腸胃不適呢?(別急著說那就以後都不喝牛奶了,JoJo媽本人自己都做不到XD)。除了選擇低乳糖或無乳糖產品,科學研究近年也發現,某些益生菌或許能幫上忙。那益生菌到底是怎麼幫助乳糖消化的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延伸閱讀:牛奶過敏、乳製品過敏、乳糖不耐症和牛奶蛋白不耐症有什麼區別?
乳糖不耐只能戒奶?益生菌專業戶來幫忙!
就像前面說的,乳糖不耐症是因為體內的「乳糖酶」不夠。假設我們的腸道是一間提供消化服務的餐廳,乳糖是客人,而乳糖酶是服務生,在客人很多,服務生不足的狀況下,有一些客人(乳糖)只能跑去別的地方(大腸),因為服務不周而產生糾紛(菌群發酵、脹氣、拉肚子...)。這時候,就要請到益生菌(技術型服務生)出場了!
某些益生菌會分泌一種叫做 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 的酵素,它能把乳糖切開,分解成小分子的糖,讓腸道更容易吸收。益生菌加入你的乳糖酶服務生團隊後,不但能幫助乳糖吸收,還能幫忙調整腸道菌相,降低糾紛(脹氣、拉肚子...)的發生率!
說到這裡,很多人可能已經準備好,一手益生菌,一手特大杯鮮奶茶。等等!JoJo媽還是要提醒你,益生菌是輔助改善症狀的好幫手,但不是萬能解藥,它比較像是讓腸胃「多一層防護」,讓我們對乳糖的耐受度變好一些,但不代表你能隨心所欲,要喝幾杯就幾杯,還是要節制一些啊!
哪些益生菌真的有效?臨床研究告訴你
以下整理了目前有臨床試驗或系統性回顧支持的菌株:
菌株或配方 |
劑量/研究設計 |
研究成果 |
---|---|---|
嗜熱鏈球菌 |
10位乳糖不耐症患者,分別在不同日期,飲用牛奶與活菌優格,評估乳糖吸收效率,與腹瀉、腹脹等臨床反應。 |
改善乳糖消化,減輕腸胃不適。 |
經篩選過的乳糖不耐症患者,每日服用100億劑量,連續4週,於當期實驗結束後,服用乳糖再進行6小時乳糖測試,觀察腸胃不適的症狀變化。 |
可顯著改善腸胃不適,如減少腹瀉、絞痛等症狀。 |
|
依乳糖酶活性來設定益生菌菌數,並與安慰劑做對照實驗。 |
改善消化功能與腸胃不適、 |
|
每日攝取1000萬-10億菌數, |
脹氣、腹瀉的症狀顯著改善,且效果仍可持續一段時間。 |
|
50位乳糖不耐症患者,服用含有不同劑量的益生菌冰淇淋。 |
單次攝取後,可改善乳糖耐受性。 |
|
15位乳糖不耐症患者,進行隨機、雙盲、交叉實驗,飲用一杯400ml含有約2000億菌數的牛奶。 |
減少脹氣、腸胃不適症狀,改善乳糖消化,顯著降低乳糖不耐症的數值。 |
|
20位乳糖不耐症兒童,於不同日各自飲用250ml未添加、與添加該菌的低脂牛奶,觀察乳糖不耐症的數值改變,與臨床不適症狀。 |
可減緩乳糖消化不良的症狀。 |
★小提醒:上面提到的菌株,都經過實證研究,但因為每種菌株或組合,有不同的有效劑量要求,建議有相關症狀的人,在挑選益生菌時可以做為參考喔!
延伸閱讀:如何改善腸躁症?益生菌推薦與飲食建議
乳糖不耐症的常見問題 Q&A
Q1:吃了益生菌,牛奶就能無限暢飲嗎?
當然不是啊!益生菌只是「輔助改善、提升腸胃耐受度」的小幫手,效果會受「使用菌株、劑量、有沒有規律使用」等因素影響。想要享受乳製品,請控制份量、盡量選擇低乳糖或無乳糖的選項。
Q2:零乳糖牛奶的營養,和一般牛奶一樣嗎?
幾乎一樣!市售「零乳糖牛奶」,通常是把乳糖,用乳糖酶分解成葡萄糖與半乳糖(或者用過濾技術降低乳糖含量),蛋白質、脂肪、鈣質等核心營養,不會因為去除乳糖而降低。
Q3:從小喝牛奶,就不會有乳糖不耐問題?
不一定!人體的乳糖酶活性,通常在斷奶後,就會自然下降,而有些國家人種,因為基因的關係,終生都能維持高乳糖酶活性,這和你小時候喝多少牛奶,並沒有直接關係。乳糖不耐症患者,可以透過漸進式補充乳糖,讓腸道菌群慢慢適應,改善症狀。
Q4:乳糖不耐可以喝乳清蛋白(Whey)嗎?
可以!但是要挑品項。一般「濃縮乳清(WPC)」乳糖含量較高,很多人喝了會不舒服;分離乳清(WPI)的乳糖量比較低,對乳糖不耐者更友善。或者你也可以改用植物性蛋白,如大豆蛋白或豌豆蛋白等替代。
Q5:改喝脫脂牛奶,比較不容易拉肚子嗎?
不會!脫脂與全脂牛奶的「乳糖含量差不多」,只是少了脂肪,胃排空的速度可能更快,有些人反而覺得更容易不適。要換的話,JoJo媽建議你改成低乳糖/零乳糖牛奶更實際。
Q6:乳糖不耐可以喝優格或優酪乳嗎?
可以先少量嘗試!優格或優酪乳的發酵過程,能幫忙分解乳糖變成乳酸,達到降低乳糖的效果。建議從無糖或低糖開始Try看看,觀察一下是否有不適狀況,再來逐步增加份量與頻率。
Q7:有乳糖不耐症,可以吃含奶的甜點嗎?
可以先試試看!甜點大多含有牛奶、奶油、起司、奶粉等乳糖成分,建議選擇低乳糖或無乳糖產品(以豆漿、燕麥、椰奶等為基底),並留意標示中的成分與份量。如果有不適症狀,就停止食用。
不和牛奶說掰掰:乳糖不耐症的日常輕保養
媽媽團購必推的乳酪蛋糕、上班族下午茶愛點的紅茶拿鐵,更別提中秋節、聖誕節的限定甜點,要戒掉覺得很厭世?來!其實想改善乳糖不耐症,不需要完全放棄牛奶或乳製品,透過一些科學化的方法與生活飲食的調整,可以讓身體逐漸提升乳糖的耐受力。JoJo媽簡單整理出幾個大方向,供大家參考:
1.持續補充益生菌
某些益生菌能分泌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的酵素,幫助你分解乳糖,有效降低腹瀉與脹氣的發生率,針對乳糖不耐症,可以參考上面表格中的菌株,也要注意保存方式與服用時間,才能確保效果最大化喔!
2.適應療法:漸進式增加乳糖攝取
研究顯示,乳糖不耐症患者,如果連續 2 週以上,逐步攝取少量乳糖,腸道內可以分解的乳糖量,竟然可以增加達 2-3 倍!建議你先從少量乳製品開始,譬如半杯牛奶、少量起司,再來慢慢增加份量。當然你也可以選擇更保險的優格、優酪乳等低乳糖發酵製品,因為乳酸菌會分解部分乳糖,更容易被腸道接受。
3.生活與飲食建議
▶︎少吃高乳糖食物
好啦!我知道牛奶、冰淇淋或高乳糖起司,真的~很好吃,但還是要避免大量攝取,你可以選擇低乳糖或無乳糖的替代品,像是豆漿、燕麥奶、杏仁奶。
▶︎從多元食物中攝取鈣質
牛奶限量的結果,就是乳糖不耐症患者,無法從牛奶中獲取足夠的鈣質。別擔心,我們可以透過攝取深綠色蔬菜(菠菜、芥蘭)、豆製品(豆腐、豆漿)、小魚乾或連骨沙丁魚中補充。必要時,也能選擇加鈣植物奶或鈣片等營養品,確保每天至少 1000 毫克鈣的攝取量。
▶︎補充足夠的維他命 D
有研究發現,乳糖不耐症患者的維生素 D 水平常常偏低,連帶影響消化功能,造成腸道菌相失衡。長期下來,還會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平時除了多曬太陽之外 ,也要多補充如鮭魚、沙丁魚、鯖魚、蛋黃...等維他命 D 強化食物,必要時諮詢醫師補充營養品。
▶︎注意隱藏式乳糖來源
做為一個正港外食族,你是不是也跟我一樣,常常忽略這些美味餐點背後的營養小陷阱?注意了!不少加工食品含有乳糖,例如醬汁(白醬、起士醬)、濃湯、沙拉醬、健身飲品,甚至某些藥品與甜酒。購買時還是要看一下成分標示,免得不自覺吃進過量乳糖。
★ JoJo 媽的小提醒 ★
乳糖不耐症,不是什麼大毛病,就像你吃太飽,腸胃也會不舒服,它就像是身體對你的小提醒。所以,別急著和牛奶絕交,透過益生菌、循序漸進的飲食嘗試,還有正確的營養補充,乳製品與你的腸胃也能和平相處喔!
參考資料: